检察风采
共富青年说——邱婷婷、周剑芳、张俊杰、潘慕元
时间:2022-04-19 来源: 作者: 点击数:
  • 字体:[ ]
  •  近日,市直机关工委号召市直机关青年开展“永做‘挺进师’ 建设新丽水”“大学习、大调研、大宣讲”行动。市检察院青年干警积极行动起来,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同富裕的重要论述和“什么是共同富裕”“为什么要实现共同富裕”“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等重大问题开展学习,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他们的感悟。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市检察院办公室 邱婷婷


    从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到习总书记的“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就是一部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为了人民”是我们党始终如一的坚守,也是无数党员坚定不移的信仰。


    作为丽水检察机关的党员,我们可以为丽水人民做什么?我们应当如何更好践行“人民检察为人民”的理念?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知道莲都区主城区唯一一处原生态樟树林在哪里吗?揭晓答案,在岩泉街道凉塘村,位于两湖公园北侧,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主群落29棵樟树比肩而立、枝繁叶茂,从空中俯瞰,就像是地心涌出的绿色喷泉。这片樟树群有什么故事呢?2018年底,因道路工程建设,这片樟树群被列入规划红线范围,原计划要连根挖起、移植别处。听说要移树,凉塘村民和丽水爱树公益人士十分不舍,纷纷向有关部门以及市检察院反映了这一情况。都说“人挪活,树挪死”,我们第一时间到了现场。见到这片樟树群时,我们都震撼了。远远望去连绵不断,就像繁华城市中央的一片绿洲。最大的一棵古樟树,树干粗得需要三四个人合抱。看到我们来,村民十分热情地和我们讲解,说这棵树已经300多岁。然而此时,在它不远的地方,几台挖掘机已到场待命。当城市建设遇上“树”,是“移”还是“让”,关系着全城百姓的公共利益,更考验着“作为公共利益代表”的检察官!市、区两级检察院迅速联合行动,进行公益诉讼立案,一边与业主单位沟通,建议暂缓施工,一边向相关部门发出了行政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为了保护樟树群,从“移树开路”变成“为树让路”,这在历史上没有先例,面临的困难可想而知。为此,我们一次次秉理直言、一次次会商论证。丽水市政府也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现场协调,最终确定将樟树群所在的2.7万平方米的土地性质,由建设用地变更为城市绿化用地,并出台了古树名木保护机制。正如项目建设要先过“环评”关,丽水的土地出让从那天起,要先过“树评”关。樟树群完整保留了,村里几位老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71岁的凉塘村民蓝旭明说“希望这些树永远在这里生长下去,和这座城市的回忆一起传承。”而这只是丽水市检察机关开展“守古树、护名木”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三年来,全市检察机关共督促并联合十几个部门,对600多棵古树名木加强保护。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在这场作答的过程中,我们深刻地明白,只有与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我们的司法才有温度,我们的奋斗才有价值。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对于丽水人民来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就是美好江山。只有守得住绿水青山,才能守得住丽水人民的心。只有守得住绿水青山,才能让这片土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我辈正值血气方刚。如今,美好江山换我们来守护,唯有为人民担当,为人民奋斗,我们才能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新时代! 


    做共富路上的奋斗者


    市检察院人事处 周剑芳


    天微亮,街边已传来环卫工人清扫街道的簌簌声;晨曦里,公交车驾驶员穿行在车水马龙中,接送来来往往的乘客;烈日下,与钢筋水泥为伴建筑工人转动机器开始新一天的施工劳作;风雨中,快递小哥们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带着一件件物品流向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夜幕下,地摊经济、小店经济点亮着人间的“烟火”…… 每一天,每一刻,无数的“奋斗者”们坚守岗位、辛勤耕耘,在创造着自己的财富与幸福生活的同时,共同支撑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构成了中国高质量发展的蓬勃活力。


    习近平总书记说,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共同富裕要靠勤劳智慧来创造。我想,小到一个个人,大到一个组织、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都是如此,唯有永葆进取之姿、奋斗之态才能实现永续发展。对个人而言,奋斗是通往幸福的阶梯,每个人通过辛勤劳动、合法经营来增收致富,从而获得发展自我和奉献社会的机会,实现个人的美好梦想。对社会来说,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回首过往,正是亿万同胞胼手胝足奋斗,才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让全面小康的梦想照进现实。



    以乡村振兴撬动共富杠杆,打造共同富裕丽水样板


    市检察院第一检察部 张俊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2022年2月22日,中央一号文件发布,乡村振兴工作全面推进,这对实现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有专家和学者指出,乡村振兴已经成为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市委书记胡海峰在参加今年的浙江省两会接受采访时提出:“要以缩小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这三大差距为主攻方向,以跨越式高质量发展为根本要求,加快打造共同富裕美好社会的山区样板”。在此背景下,应深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以乡村振兴为杠杆,助力打造共同富裕的丽水样板。


    一、以践行“两山”理念为统领,实现丽水绿色高质量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优势是丽水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丰富的生态资源,优美的自然风光遍布丽水各县(市、区)的乡村。近年来,丽水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发展生态旅游,已经形成了一条充分利用乡村生态价值实现共同富裕的实践路径。截至2021年底,丽水全市创建美丽乡村示范县5个,共有农村农家乐民宿3507户,2021年全年吸引接待游客2660.92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24.61亿元(数据来源于《2021年丽水发展统计公报》,下引数据亦同)。未来丽水应当继续以“两山”理念为统领,在发展生态旅游的基础上,探索出更多乡村生态资源的价值转化路径,推动丽水实现高质量绿色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二、以“富民安居”工程为抓手,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在4月10日召开的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吴市长作的《丽水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未来五年要深化“大搬快聚富民安居”工程,促进更多高山远山深山地区农民下山进城,彻底改变命运。这是丽水实现共同富裕的又一重大举措。在具体实施时,笔者认为:一是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为方向,在促进农民进城安居的同时,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对进城农民在就业培训、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方面进行合理政策倾斜,享受均等城市公共服务,真正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转变;二是围绕“一带三区”,积极推动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县城基础设施建设,使农民向城镇聚集,促进农民实现在地化发展;三是积极推动金融、人才、技术等要素资源下沉,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城乡经济进一步交流与融合。


    三、以缩小收入差距为目标,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2021年,丽水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3259元和26386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02,低收入农户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4389元,尽管收入在增长,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依然较大。年末在册低保对象7.06万人,6.82万人在农村。缩小收入差距,推进共同富裕,关键在于促进农民增产增收。一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强对农村低保户的保障力度,防止农村发生规模性返贫,促进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二要加大支农惠农政策力度,提高农业生产收益率,调动农户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低收入农户增产增收;三要加强就业扶持力度,鼓励、支持农民通过非农就业增收。加强农民就业择业、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资性收入。


    四、以建设乡村文化为依托,实现物质精神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既包括物质富裕,也包括精神富裕。丽水乡村既是美丽、富足的乡村,也应该是文明、有礼的乡村。推进乡村文化建设,是丽水实现物质精神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丽水全市各辖区的乡村文化丰富多彩,各具特色,具有本土化、多元化发展的条件与优势。一方面,丽水乡村文化建设应当充分挖掘本土资源,突出本地特色,鼓励各县(市、区)打造不同的乡村文化品牌;另一方面,要充分依托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化为乡村文化建设赋能,探索打造数字乡村文化应用场景,为乡村提供丰富、优质、多元的精神文化服务。





    丽水生态检察厉行“永做‘挺进师’ 建设新丽水”的生动实践


    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 潘慕元


    生态修复,是指在破坏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发生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履行生态修复义务,恢复生态功能,司法机关根据生态修复情况从宽处理的机制。丽水市检察机关自2016年践行恢复性司法理念,开展生态修复工作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从单纯的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到替代修复、劳务代偿、损害赔偿磋商等多元化的修复手段,从补植复绿,增殖放流基地到集生态修复、教育预防、法制宣传、公开听证等功能为一体的警示教育基地,从偏僻的山林到古堰画乡,凤阳山等景区,森林保护区,该机制充分释放着警示教育效能,以期达到“办理一个案件,恢复一片青山,保护一方水土,教育一方百姓”的效果。


    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来到丽水,就由衷赞叹:“秀山丽水、天生丽质”。并赋予102字的“丽水之赞”。2016年以来,丽水市检察机关以生态检察之干厉行“丽水之赞”,保生态,护民生,助战疫,体现了丽水检察担当。


    为回应群众的强烈司法诉求,守护“老百姓的水缸”,市检察院决定对黄村水库和玉溪水库两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现场调查摸底,发现存在水源地防护设施毁损、保护区范围使用农药、生活污水排放、垃圾倾倒、人员随意进出游泳垂钓等现象,这些现象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普遍存在,存在很大的隐患。随后全市范围内开展保护水源地专项法律监督行动,出动干警104人次,实地排查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19个,发现问题隐患10大类41个,涉及公益诉讼、刑事立案监督等线索多起,专项行动得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的批示肯定,丽水电视台人大关注栏目专门就此次行动进行专期播报。


    保护水源地专项监督只是市检察院立足生态检察职能的其中一项行动,专业化监督不止于此,还有针对秸秆焚烧、建筑扬尘等问题开展的“蓝天保卫战”;针对非法捕捞水产品等破坏渔业资源违法犯罪,滥伐、盗伐林木等破坏森林资源违法犯罪开展的专项监督,为打造万山滴翠、层林尽染、鱼翔浅底、繁星闪烁的最美生态添砖加瓦。


    生态检察之干,不仅体现在日常的办案监督,生态修复,社会治理,更体现在艰难时刻的担当,新冠疫情期间,丽水检察快速行动,回应群众最关切的问题,从严打击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犯罪,督促行政机关整顿非法野生动物交易行动,助战疫护民生。


    “我第一次在村里看开庭的场景,看完才知道原来野猪,石蛙都不能随便抓,也不能随便吃。”这是刚结束的一场庭审公诉人听到现场旁听的一位老者说的话,如那位老者所说这是一场选择在案发地的乡村礼堂开庭审理的一起非法狩猎野生动物案件,涉案达3256只野生动物,包括棘胸蛙、眼镜蛇、果子狸等10余种,是近年来全市办理最大的一起“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选择将庭审现场开到案发地,能让村民切实感受到野生动物非法交易及食用野生动物的危害性,将法治送给真正需要的人。这是丽水市检察院联合市中院开展生态环境资源领域的巡回庭审制度的其中一个案件,巡回庭审制度选取典型案例,将法治公开课开到案发地,乡村,景区,是丽水生态检察的又一举措,也是参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


    疫情发生后,食用野生动物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一条匿名举报线索引起了检察机关的注意,线索直指农贸市场存在违法买卖野生动物的情况,检察机关对农贸市场、超市、小型餐馆等地调查核实,发现多处提供“野味”餐饮服务决定向相关部门发出公益诉讼诉前检察建议,要求依法查处和整顿,彻底革除食用野生动物陋习。这是回应民众需求,落实全国人大出台的《关于全国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的一次行动,也是疫情期间检察机关立足职能助战疫的担当。


    六年来,丽水检察机关留下无数足迹,以司法保障生态环境,以为民的情怀守护这方山水,让丽水的山更青,水更绿,空气更清新,鱼更欢快,生态环境更加多姿多彩。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675

    浙ICP备20023215号-1 版权所有: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检察院
    技术支持: 百图软件 最佳浏览效果:浏览像素1280*768px以上 建议IE8.0以上